怎樣才算無謀生能力?


扶養對象分四類:
1️.本人及配偶之直系尊親屬:年滿60歲,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2.本人之子女:未成年,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3.本人及配偶之兄弟姊妹:未成年,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4.本人其他親屬或家屬:合於民法第1114條第4款及第1123條第3項之規定,未成年,或已成年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確係受納稅義務人扶養


出現4次無謀生能力」,是如何認定的?🤔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因身體障礙、精神障礙、智能障礙、重大疾病就醫療養或須長期治療等,經取具醫院證明,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者
2.符合衛生福利部依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目之7規定公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者,且不能自謀生活或無能力從事工作者
3.受監護宣告尚未撤銷者(X輔助宣告)

未滿60歲之直系尊親屬,再放寬👌(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所得額未超過該年度每人基本生活費者(111年為$196,000)
2.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身心障礙手冊者,或為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之病人
(第4款嚴重病人:指病人呈現出與現實脫節之怪異思想及奇特行為,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者。)

參考資料~
所得稅法§17-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第1款規定有關扶養無謀生能力親屬的規定
規範扶養親屬無謀生能力之認定原則 - 財政部109.03.26台財稅字第10904516510號令
精神衛生法 §3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QA寫才有臨場感~

🤔出售大陸房產的利得是報海外所得嗎?
NO
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 第1項:
臺灣地區人民大陸地區來源所得者,應併同臺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所得稅

又依「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28條 第1項:
臺灣地區人民有香港或澳門來源所得者,其香港或澳門來源所得,免納所得稅。

又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1項第1款:
個人之基本所得額,為依所得稅法規定計算之綜合所得淨額,加計下列各款金額後之合計數:
1. 未計入綜合所得總額之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依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28條第1項規定免納所得稅之所得。但一申報戶全年之本款所得合計數未達新臺幣100萬元者,免予計入。

所以,出售大陸房產是申報綜合所得稅,出售港澳房產利得才會是申報海外所得;。

🤔在大陸課過稅,台灣要再報嗎?
YES

🤔一筆所得不就二邊都課稅嗎?
YES,在大陸繳的稅可以扣抵台灣所得稅。
(這扣抵說來話長,還沒寫)

🤔賣房的所得怎麼算? 要找出成本嗎?若未保存買進的文件怎麼辦?
原則上是算實際獲利,所得=賣價-成本-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該項資產而支付之一切費用
(可參考國內核實的算法)

image
如果你說沒有資料,不是不用報,以賣價的12%設算所得 (算你賺12%的意思)
以下為111年報稅軟體的畫面

image

大陸來源所得的計算比照海外所得計算的規定在這:
核釋個人匯回海外資金應否補報、計算及補繳基本稅額之認定原則及檢附文件規定

海外所得的算法(出售不動產未主張成本以實際成交金額 x 12%)的規定在這裡:
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及香港澳門來源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申報及查核要點 第16條

🤔來個無法舉證成本的案例來感覺一下?
舉個好算的數字,賣價換算為新台幣1000萬元時,12%是120萬元
意思是,誠實申報賣出大陸房產,總所得增加120萬
即便稅率跳高到40%,最多繳48萬,稅負比率最高為4.8%

🤔我是多年前賣出,當時沒報現在匯回怎麼報稅?
要報,是報所得數不是報匯入金額!
要報,是報在出售年度不是匯回年度!
大家都有申報綜合所得稅,核課期間為5年 (沒報就7年)
應稅案件,還在期間內就去補報囉~

小小提醒,
售屋款在匯回台灣前的這段時間內,
資金運用若有獲利,還在核課期間內的所得要納入評估。

🤔不匯回來就不用報嗎?
NO.依法有所得就要誠實申報,有報稅,匯回時就不用擔心。
雖然台灣國稅局未必知道,但換個角度想,
上繳4.8萬,1000萬都可以光明正大回來,心裡不用擔心個5年/7年,
之後要買股買房還貸或贈與都可以,也是划算的交易。

再寫還有啦,以後再加囉~


延伸閱讀:
出售海外房產,台灣報稅知多少?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售舊制屋,不論採核實制設算制在出售高價房屋時,公式都要乘上房屋比例。
這篇就講房屋比例。

出售舊制屋,只要就房屋部分的獲利申報所得稅。
因為房屋都連土地一起喊價成交的,
怎麼拆出房屋部分的獲利呢?
因此就要有一個房屋比例

房屋比例是:出售時的總現值中,房屋的占比

公式為:
  房屋評定現值 / (房屋評地現值+土地公告現值)

比例低獲利屬於房屋的部分就少
比例高獲利屬於房屋的部分就多

比例高的,分子房屋現值一定是高的
影響房屋現值的原因很多,如:折舊、路段率..講起來太細
簡單講,新屋比較高

比例低的,土地現值大一些
影響土地現值的原因也很多,如:單位公告現值、持分後的面積
同坪數下,4樓公寓的持分比26樓的高樓多、天龍國的公告現值高、蛋黃區較蛋白區高、商業用地較住宅用地高。

👉實務上
台北巿新成屋很多落在30%上下
但25年華廈或離塵別墅區,很多不到10%

👉申報時
報稅軟體都有欄位
買入及賣出之房屋價格是否劃分…選否
(選是,表示買賣時房屋都有單獨定價,實務上極少)

image

選:修改房屋/土地現值輸入
image
就完成囉👌

延伸閱讀:
出售舊制屋,想以實際獲利報稅(核實制),該如何做?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年度基本生活費為19.6萬元/

來解釋一下:基本生活費 和 基本生活費差額
和報稅有關的是後者(差額)
但後者是根據前者算出來的
所以2個都要懂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維持每人生活的基本生活費不能課稅。
因此稅法該讓每戶按人頭算基本生活費總數不課稅。
但報稅時每戶的免稅額及扣除額已經沒課稅了
若全部基本生活費金額沒有全扣足就讓你扣差額
扣足的人就沒差額
這就是差額的意思

好在報稅軟體會幫你算好

 以圖來輔助說明
1.算家戶基本生活費總數(A)
2.算已經減除的免稅額和扣除額,其中薪資扣除和財交損失扣除不必算入,其他納入 (B)
A-B就是差額囉 
😄

有差額,就能減少課稅所得,少繳點稅~

image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1.匯兌損益要報稅嗎?是哪一類的所得?
財產交易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中,適用累進稅率課稅。

Q2.銀行開扣繳憑單給我,申報給國稅局嗎?
此非屬所得稅法第88條規定應辦扣繳之所得,銀行無扣繳義務,不用開立憑單,也沒有申報給國稅局

Q3.沒開憑單,可以幫算算所得有多少嗎?
拍謝,銀行系統沒這功能,頂多依客戶申請查之前換匯的匯率,自己算

Q4.那我要怎麼算?
個別認定,美元賣價(換回台幣)-美元買價(台幣成本),已實現了才算
看到的新聞稿都是台幣換外幣再換回,容易理解。若是外幣換外幣再換回,是否也算是實現,據說是,但我沒看到課稅案例,若有再跟大家分享。

Q5.匯兌損失可以扣除嗎?
國內發生:得自當年度財產交易所得中扣除當年度無財產交易所得可資扣除,或扣除不足者,得自以後3年度之財產交易所得扣除

Q6.國稅局怎麼知道
查案時順道發現
通常選的案子金額不會太小,例如查結匯資料、查房產交易、查利息異常,順道發現,就一併收一收囉。

Q7.查到會罰嗎?
會。

延伸閱讀:
買賣外幣賺匯差,屬財產交易所得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包括:

1.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
   退職所得一次/分年領取的課稅所得計算
   最低稅負使用的基本所得額免稅額
2.速算用的稅率表 (所得淨額 x 稅率 - 累進差額)
3.基本生活費

image

image
 

111年基本生活費的數字是每人19.6萬元。
基本生活費是用來算有沒有基本生活費差額,若有差額,可以多扣除。

參考這篇: 
「基本生活費差額」是什麼?


延伸閱讀:
112年綜所稅/所得基本稅額之免稅額 、扣除額、稅率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售房產採新制(房地合一)或舊制之核實報稅者,雖然所得計算原理大不同,但都先有段:
賣價 – 取得成本 – 費用 – 額外負擔 的公式

費用看這篇 售屋想以實際獲利報稅,列舉費用能節稅
額外負擔看這篇
同時繼承房產及房貸,未來出售時,貸款能讓你少繳稅嗎?

這篇只講取得成本~

👉出售舊制屋
1.繼承或受贈取得:以繼承或受贈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
2.配偶贈與:配偶第一次相互贈與前之原始取得成本
3.買入:原始取得之成本

繼承和贈與都有申報,從登記原因找出成本,但如果是用買的,文件丟光沒得證明怎麼辦?

好在舊制不糾結,可以改用設算制。
設算制看這篇 出售舊制屋,以設算所得報稅(設算制)該怎麼做
或看這篇,講核實制和設算制出售舊制屋,如何申報所得稅?

👉出售新制屋
1.繼承或受贈取得:以繼承或受贈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之價值。
2.配偶贈與:
①配偶係買入:配偶第一次相互贈與前之原始取得成本
②若配偶係繼承/受贈取得:先算繼承/受贈時之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之價值。
3.買入:原始取得之成本。
4.未提示原始取得成本之證明文件:繼承和贈與都有申報,從登記原因可推算成本,而新制上路沒太久,且上路前早有實價登錄,現在賣房也不至於找不到,這條就加減看囉。在此情況下,稽徵機關得依查得資料核定其成本;無查得資料,得依原始取得時房屋評定現值及公告土地現值按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核定其成本。

出售的房產若非前述狀況所取得者,例如都更...,等我另外寫囉~

延伸閱讀
 出售舊制屋,想以實際獲利報稅(核實制),該如何做?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售新制屋(房地合一)及舊制屋
採核實報稅者看這篇出售舊制屋,想以實際獲利報稅(核實制),該如何做?

雖然所得計算原理大不同
但公式都要先算出 賣價 – 取得成本費用額外負擔 的總所得

取得成本 看這篇 售屋想以實際獲利報稅,成本怎麼算?
額外負擔 看這篇同時繼承房產及房貸,未來出售時,貸款能讓你少繳稅嗎?

這篇講費用!

先來看解釋令~
財政部83/02/08台財稅第831583118號函
核釋個人出售房屋,計算其財產交易所得可減除之成本及費用項目疑義。
說明:二、有關成本及費用之認列規定如下:(一)成本方面:包括取得房屋之價金、購入房屋達可供使用狀態前支付之必要費用(如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規費、公證費、仲介費等),於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完成前,向金融機構借款之利息暨取得房屋所有權後使用期間支付能增加房屋價值或效能非2年內所能耗竭之增置、改良或修繕費。(二)移轉費用方面:為出售房屋支付之必要費用如仲介費、廣告費、清潔費、搬運費等。三、至取得房屋所有權後,於出售前支付之各項費用,除前述轉列房屋成本之增置、改良或修繕費外,其餘如使用期間繳納之房屋稅、管理費及清潔費、金融機構借款利息等,均屬使用期間之相對代價,不得列為成本或費用減除。

直接讀有點辛苦,直接盤點整理如下表,不行的已打X

image

申報方式,新舊制有同有異:

👉舊制
圖為111年出售舊制屋者,自行列舉必要費用及成本(核實制)的畫面:

image

點入 輸入必要的費用及成本,出現以下欄位
image

依項目加總填入後就完成了,要記得寄出證明文件才會過喔。

👉新制
1.逐項列報 (同整理的項目表)
2.未提示者可選擇按成交價額3%計算,上限30萬元。

常見問題來一下

🤔持有期間的房貸利息、管理費、房屋稅和地價稅能當費用嗎?
NO
常見買A屋的貸款,或是拿B屋去借款來買A屋,都不行。
持有期間的稅費,更不行。

🤔裝潢費沒有發票有機會列嗎?
估價單總有吧,附上金流就成一套了。
稅法核課期間為5年或7年,設計師會不會因為你的申報被查稅,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用舊制報稅者
應就出售房屋的獲利申報所得稅
(房屋所座落的土地,課土地增值稅不課所得稅)

所得下載時並不會帶出賣屋的所得
要自己算好輸入

怎麼算?先通過這個選擇題:

計算方式有 2 種:
(1) 自行列舉必要費用及成本(提示文件),依實際獲利報稅
參考這篇出售舊制屋,以實際獲利報稅(核實制)
(2) 未申報或未能提出證明文件,依設算所得報稅
參考這篇出售舊制屋,以設算所得報稅(設算制)

談一些網路查不到的實務~
🤔二個方法是擇優適用嗎?
答:NO
  應依(1)實際獲利申報;若無法舉證成本,仍應依(2)設算所得作申報。

🤔我用(2)算起來比較省;又或者選(1)好麻煩不會算,我能假裝沒有資料,直接以(2)用設算所得來申報嗎?
申報時沒人管你啦,申報後就看命囉,若被國稅局選中要求解釋,仍可能要求應採(1)來申報。

🤔我不提出取得成本,國稅局怎麼能知道我的成本?
國稅局不難查,要不要出手而已

  • 房仲服務費發票等文件 (會計帳冊依法應保存5年)
  • 地政查得抵押設定,貸款機構有買賣契約 (私契)
  • 地政登記取得原因為繼承或受贈,有日期及當時移轉現值
  • 地政登記資料找出前手 (新屋問建商/二手屋問賣方)
  • 101年8月起就有實價登錄的資料

國稅局不用自己找,只要發函要求你提示買賣契約及金流,一招破解你的失憶症。
有時讓國稅局去調,還可能會調到不能看的秘密,一般人就全想起來囉。

🤔用設算報稅後被要求依實際獲利申報而補稅,會處罰嗎?
經驗中,國稅局對於查稅時有良好回應,沒有處罰,其他人的經驗亦是,
這讓誤採設算制申報的人放心不少。

🤔我能否不報,讓國稅局自己核定?
答:未申報,國稅局會先以(2)設算核定,但這算漏報喔,若不符合減免處罰標準會處罰。
  當然,即便國稅局先以(2)設算核定過,不代表之後不能改回以(1)核實認定,屆時漏報的金額更多。

還有我沒想到的問題嗎?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寫過出售舊制屋,要怎麼申報所得稅 ?
設算請看這篇出售舊制屋算不出實際獲利,仍須設算獲利申報所得稅

這篇談核實的算法

核實的算法,新舊制大同小異
新制:課稅所得=房地總賣價–房地總成本費用額外負擔–土地漲價總數額

※舊制:只就房屋部分獲利課稅,計算方式區分為:

1.出售和取得時房地皆分開定價
通常是第一手跟建商買入,又或是繼承或受贈取得,房屋土地便有分別的金額
而後手又希望房屋和土地分別約定金額(通常是法人)
這種狀況很少,就不討論了

2.出售或取得時房地未分開定價
房地合著定價一起賣出,就要用房屋比例拆分出獲利屬於房屋的部分
課稅所得= (房地總賣價–房地總成本費用額外負擔) X 房屋比例

這裡有好多名詞,交待一下~
成本
售屋想以實際獲利報稅,成本怎麼算?

費用
售屋想以實際獲利報稅,列舉費用能節稅

額外負擔
同時繼承房產及房貸,未來出售時,貸款能讓你少繳稅嗎?

房屋比例
出售舊制屋,房屋比例是如何決定的?

 

附上報稅軟體的畫面(111年度),填入金額就行囉~

image
文章標籤

稅客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